你吃的魚油會溶保麗龍?市售魚油型態差異大,專家教你怎麼分辨!

你吃的魚油會溶保麗龍?市售魚油型態差異大,專家教你怎麼分辨!

魚油富含Omega-3(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而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促人體進健康和降低疾病風險方面有許多正向的效益,因此國人們對魚油攝取的需求不斷增加[1]。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α-亞麻酸(ALA;18:3)、硬脂四烯酸(SDA;18:4)、二十碳五烯酸(EPA;20:5 ω-3)、二十二碳五烯酸(DPA;22:5 ω-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 ω-3);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對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針對EPA與DHA,進行了無數的研究,已經發現他們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阿茲海默病、癡呆、憂鬱、視覺和神經發育等都有好的影響[2]

 

目錄

 

魚油好處多,那魚油要攝取多少才夠呢?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於2010年建議[3]

(1)成年男性和非懷孕/非哺乳期成年女性,每天建議攝取至少250毫克的EPA和DHA,但尚沒有研究數據指出單獨補充EPA或DHA時的建議最低攝取量。

(2)成年孕婦和哺乳期女性,為了孕婦與胎兒的健康、嬰兒發育,建議最低每天攝取量為300毫克的EPA和DHA,且其中至少200毫克應為DHA。

而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20年,將原本的每日攝取總量(所含的EPA及DHA總計)限制不超過2公克,若是經衛福部查驗登記並發給許可文件的「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則調整為每日攝取總量(所含的EPA及DHA總計)限制不得超過5公克[4]

而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於2005年建議各年齡層之參考膳食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如下表[5]

年齡層

男性

女性

1-3歲

700mg

700mg

4-8歲

900mg

900mg

9-13歲

1200mg

1000mg

14歲以上

1600mg

1100mg

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健康需求,攝取魚油來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魚油型態有哪些?

目前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常見來源是海洋性的魚油,通常含量在20%至30%之間,而其中DHA和EPA佔這些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總量的80%以上[6]。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生物利用率受其型態影響很大,一般來說除了以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 型態存在,其他存在型態還可分類為EEs(Ethyl esters, 乙酯型態)、TAGs(Triacylglycerides, 三酸甘油酯型態,或TG, Triglycerides)或 PL(Phospholipids, 磷脂型態)等[7]

未精製的魚油(天然魚油)中,大多數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TG(Triglycerides)的結合型態和游離脂肪酸的形式存在,未精製的魚油含有不等量的EPA與DHA,且未精製的魚油含有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濃度較低[8]。目前市售的商業化魚油產品,其EPA與DHA都是通過不同的方法去進行加工和純化,轉變成EE或是rTG的結合形態[8];第一段精製過後的魚油通常為EE(ethyl esters)的結合型態,在精製的過程中使用ethyl esters(乙酯)取代並去除原本的甘油骨架,此過程稱為酯化,穩定性較精製前好。另外有些更為進階精製的魚油,是先將魚油酯化成為EE型態再將EE型態的魚油做再酯化(re-esterified),過程中利用酯化酵素把ethyl esters去除再接回甘油骨架,再轉化回TG (rTG)的型態[9]

 

哪一種型態魚油吸收效果好?

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再酯化(re-esterified)型態(rTG)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吸收的速度與效率都較其他型態好,生物利用率顯著比較好[10]。由於在人體腸胃道中,EE型態的魚油會需要酯化酵素水解酯鍵,然後才能釋放出可被小腸吸收的游離脂肪酸,而TG型態的魚油則不需要該步驟,就能釋放出游離脂肪酸[11],對於消化有狀況的人是相對較為適合。一雙盲研究將150名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成三組:(1)含有EPA+DHA(1.01g+0.67g)的濃縮魚油,型態為再酯化的三酸甘油酯型態(rTG組);(2)安慰劑組(給予玉米油);(3)含有EPA+DHA(1.01g+0.67g)的濃縮魚油,其形態為為乙酯型態(EE組)。在六個月研究結束後,測量受試者紅血球膜上EPA+DHA比例(Omega-3指數)當作結果比較,結果發現兩組實驗組的Omega-3指數機顯著增加,而rTG組的指數增加程度又顯著高於EE組,代表魚油用rTG型態攝取時,其吸收度較EE型態更好[12];另一研究則比較EE組、游離脂肪酸組、rTG組的吸收度差異,此研究為雙盲設計,共72受試者分成三組口服不同型態的EPA+DHA(約3.3公克)連續兩周,抽血測量受試者的空腹血清中EE、TGs、PL型態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結果指出rTG組的生物利用率最高,而EE組最低,可知rTG組的生物利用率顯著大於EE組[13]。由此可見,選擇攝取以rTG型態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人體魚油的生物利用率才是最好的,也因如此rTG型態的魚油製造要經過更多加工步驟,因此價格也會較EE型態魚油高。

 

魚油型態和濃度有關?

由各種研究可知,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型態會影響生物利用率,影響攝取後吸收情況。而魚油型態與濃度有關嗎?有研究使用四種不同型態的魚油,讓受試者補充4周,分組為:(1)再酯化三酸甘油酯(rTG)型態之魚油:650毫克EPA,450毫克;(2)乙基酯(EE)型態之魚油:756毫克 EPA,228毫克DHA;(3)磷脂型態(PL)磷蝦油:EPA150毫克,DHA 90毫克;(4)三酸甘油酯(TG)型態之鮭魚油:EPA 180毫克,DHA220毫克。結果指出受試者全血Omega-3脂肪酸濃度增加的情況為:rTG組>EE組>TG組>PL組;另外結果還發現rTG組與EE組的每日之EPA與DHA總攝取量是相近的,但rTG組受試者血中EPA濃度與EE組相當,且rTG組DHA含量皆比EE組高出約四倍,由此可見等同攝取量的魚油,其型態的不同會影響吸收效率與[14]。由研究結果發現,選擇魚油時最重要是要挑選生物利用率高的型態,rTG型態,而魚油濃度不是絕對的影響值,現市售魚油濃度越來越高,在選擇上型態更是民眾最重要的考量。

 

我要怎麼分辨魚油型態?

目前第三方公正單位檢驗未有良好的方式去驗證魚油型態,但有一方式可以提供給民眾分辨手上的魚油型態。市售的魚油通常都是精製濃縮過後的型態,其中多為乙酯(EE, ethyl esters)的結合型態[9],而保麗龍的結構為聚苯乙烯,可以看作多酯類型的結構[15],由此二者的成分結構極性相似,因此若是將乙酯(EE)型態的魚油滴到保麗龍上,會造成保麗龍溶解,衛生福利部也說明此溶解情況為正常現象,且是因為魚油的乙酯(EE)型態所致[16],而TG或是rTG型態的魚油則不會溶解保麗龍,因其成分結構極性與保麗龍不相似,因此仿間有時候會保麗龍是否有出現溶解現象來判斷魚油之品質好壞,只能做為魚油型態的判斷。因此國人在選購魚油上應小心注意,多著重在魚油的型態以rTG型態(不溶保麗龍型態)為主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分享到
https://www.medschool.cc/article/difference_fish_oil_form

推薦閱讀

還在花大錢買添加沙拉油、香草精的魚油嗎?市售12款魚油成分大解析!

國人越來越注重健康而開始吃魚油保健食品的同時,會發現市售魚油玲瑯滿目,除了知道要挑高濃度以外,聰明的消費者更應該檢視成分標示,今天就來教大家簡單讀懂魚油保健食品的成分標示,搞懂後才更能篩選掉一些額外添加的成分。...

「眾藥之王」甘草的15大功效與副作用(食用禁忌要注意)

今天要來介紹一款多功能的保健素材「甘草」,在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舉凡中藥店、食品調味、菸草業甚至夜市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甘草是什麼呢?它有什麼樣的好處呢?以下就來一一了解。...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FB